在跨境电商领域,卖家一直痛恨一些美国”流氓律所“。他们往往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会发起TRO诉讼,在中国卖家的亚马逊、沃尔玛或独立站店铺下钓鱼订单,留下证据开启诉讼,进而要求平台冻结卖家的资金,从而来收割跨境卖家的血汗钱。随着美国法院对TRO把控的越来越严格,相信流氓律所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而近期,一个阴暗的角落悄然滋生,一种比TRO更狠,手段更卑劣,波及范围更广的黑色产业链被曝光。很多团队都通过这个套路去大量伏击头部卖家或黑马卖家,抢注卖家专利,企图索要大额赔偿。还发明了一个专门的名词叫“截铺”,有不少亚马逊卖家已经深受其害。
跨境电商社区论坛上一则曝光帖引发了广泛关注,就是专门揭露这些“截铺”的恶意群体,他们专以热销产品为靶心,通过恶意专利申请与TRO索赔,肆意攫取不法利益。美国部分“流氓律所”通过恶意诉讼收割中国卖家资金,对中国卖家虎视眈眈,时不时就故意发起TRO,但起码都是保护已有专利。如今国内的部分无良卖家也采用如此黑暗的套路,甚至不需要“现有”的专利,都可以通过抢注达到索赔目的。简直是令人气愤,却又无可奈何。
所谓“截铺”,其实就是升级版的“流氓律所”,也就是瞄准亚马逊平台上的热销链接,筛选出一些正在上升的新品,一旦通过团队的深入挖掘,发现产品还未注册专利,便火速恶意抢注这些产品的专利,之后向卖家发起TRO索赔。不仅如此,根据卖家透露,如今的“截铺”已经发展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,群体作案,有专门的知识产权代理师去研究分析这些品类的知识产权布局情况,专业化程度十分高,对亚马逊非常专业,有些还建立了社交媒体,在上面的学习套路的成员数以千计,公然传授如何以专利为幌子进行非法索赔的“截铺运作下蛋攻略”,从筛行业、筛品类、定截品,到截组专利、定向粗筛等各方面链条都有完整的运作流程,利用这一漏洞去申请相应的一个产权保护,并且一定是走加急的程序,从而快速的拿到了专利证书,一旦专利证书到手,他们便立刻启动TRO程序。
(通过筛选行业→筛选品类→定截品→截组专利→定向粗筛→效力加固→截组强筛→设计粗稿→专利机构合作→建模线条出图→申请加急下证→侵权商家数量销售锁定→电商TRO索赔→N+专利授权)
所谓“截铺运作下蛋攻略”,从图片上可以看到,已经有一套标准化的流程。“截铺”团伙首先通过数据分析,精准锁定亚马逊平台上销量领先、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。随后,利用专业团队进行详尽的产品分析,确认其是否存在专利空白。一旦找到“可乘之机”,便迅速委托专业机构设计专利草图、建模出图,并加速申请专利审批流程。一旦专利到手,他们便立刻启动TRO程序,将无辜的卖家推入法律纠纷的漩涡,并以此为要挟,索取高额赔偿。目前,已有团伙靠此年收入高达千万,完全将法律武器异化为敛财工具。这些截铺群每天都有许多卖家负责盯品,甚至有些更是毫不避讳地分享过往成功的案例,表示曾经索赔了一个400万的专利,还有传授如何挑选易于抢注的产品,如何精准锁定侵权商家并启动TRO程序等。其实,类似的专利流氓行为之前也有,但并不像现在那么泛滥,但是如今,已经进化成一条完整产业链。从抢注商标到抢占域名,再到利用专利进行恶意投诉。这些狡猾之徒,通过非法手段将他人的品牌注册为域名,并以此作为筹码进行敲诈勒索。他们不仅要求高价赎回域名,更会在卖家拒绝时,利用亚马逊等平台的投诉机制进行施压,迫使卖家就范。敲诈者索要的金额动辄数万元,让不少卖家苦不堪言,甚至不得不忍痛割爱,支付高额赎金以保全业务。而利用专利投诉侵权,则是这些团伙的另一大利器。他们深知卖家的软肋——面对跨国诉讼的高昂成本和时间消耗,许多卖家往往选择妥协退让,以避免更大的损失。因此,他们频繁发起专利侵权诉讼,利用TRO(临时禁令)等手段迅速冻结卖家的账户或产品链接,从而迫使卖家接受其提出的苛刻条件。
为此卖家们在销售过程中,一定需要加强侵权检测,在选品及上架销售前仔细排查关键词、描述、专利等,避免使用未经授权的品牌商标或专利;谨记定期排查侵权风险,确保店铺的经营安全;绑定的收款账户中,卖家可以尽可能在收到货款的第一时间进行提现,不要在收款账户内存留太多的流动资金;面对侵权诉讼,卖家不应采取逃避的态度,应该综合自己的收入情况判断是否积极应诉,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,将损失降至最低。
同时也希望特朗普上台以后能来一次美国版的”蓝天行动“,打击一下这样的一个行为,给跨境卖家一个公平合理的营商环境。
图源:网络
本期关于“截铺下蛋”的分享到这里。如果你对TRO还有不了解的地方,或者想了解更多美国专利的知识,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或者私信我们。我们下期再见!